12月9日,湖南省經信委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
12月9日,建立綠色通道讓軍民信息互通共享、打造“民參軍”生力軍、構建“一區七基地”軍民融合產業區域發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間實現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在今日召開的《湖南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通氣會上,湖南省經信委全面解讀未來5年軍民企業良性互動、融合發展的前景。
培育10家“民參軍”專業化“小巨人”
《規劃》由省經信委和國防科大聯合編制,意在將湖南從軍工大省打造成軍工強省。
“信息共享、技術共研、人才共用、產業共育,軍工經濟與國民經濟才能相互良性發展。” 省經信委副主任聶建秋介紹,湖南將著力促進信息、技術、人才、資本、設施、服務等要素軍地雙向流動,充分利用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等信息平臺,探索區域軍民生產要素整合的新路子。
接下來,湖南將在高新技術產業相對集中的“3+2城市群”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民參軍”生力軍,培育和壯大10家年產值超50億元的“民參軍”專業化“小巨人”。
打造各具特色的“一區七基地”
“十三五”期間,湖南將構建“一區七基地”軍民融合產業區域發展新格局。
“一區七基地”分別是長沙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區、株洲航空動力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湘潭海洋與特種裝備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岳陽衛星導航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平江軍民融合產業基地、衡陽核電核能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益陽高技術船舶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和益陽特種裝備產業基地。
很多軍民產業技術同源、工藝相近,完全可以按照一個產品兩種功能或一套能力兩個產出的原則聯合研發。圍繞航空航天、船舶工業、核電關聯、信息經濟等領域,湖南將鼓勵民用企業積極承接國家軍工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力爭在航空航天、衛星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一代核電站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推動重點領域民用技術向軍用領域轉化,為突破軍用動力、計算機軟件、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等嚴重制約武器裝備發展的“瓶頸”發揮湖南優勢。
2020年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軍民融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不低于15%,到2020年,實現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
聶建秋介紹,到2020年,全省包括核領域、航空領域、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民爆領域在內的軍工優勢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到2020年,全省軍工高技術產業產值突破900億元,其中信息技術領域加快形成從芯片、關鍵零部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到整機的全自主可控計算機整機軍民兩用產業鏈,建成國家級信息安全產業基地。新材料領域針對新一代武器裝備、在研在役裝備、新概念裝備需要,重點發展金屬、非金屬各類材料。新能源領域立足本省軍工在電力技術方面的核心優勢,推動兆瓦級風電產業鏈,發展小型整裝機組水電產業鏈,延伸核電成套裝備制造,發展光熱發電裝備制造。
而在大安全、大防務產業上,到2020年將實現產值突破200億元,主要著眼非戰爭軍事行動,拓展信息安全、反恐維穩、特種警用裝備、安保警戒、執法維權、應急搶險、后勤裝備與器材等所需的技術、產品、服務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