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第一代執法記錄儀與當前執法規范要求越來越不適應的問題,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深入接處警一線,認真研究分析執法記錄儀使用中的不足,提出了利用4G無線傳輸數據及整合現有單警裝備功能的思路。南京市公安局科信部門會同雨花臺分局及多家國內一線科技公司,共同研制出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
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是一款集視頻實時傳輸、數字電臺(非350兆公安網)、移動警務云、快采APP、地圖定位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警務裝備。
目前,南京警方已在雨花臺分局多個派出所進行了首批試點應用,獲得了民警們的廣泛認同,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成為一線勤務民警手中一把利器。
視頻傳輸方式升級
現場執法視頻可實時回傳到警用綜合平臺
過去的執法記錄儀導入視頻需耗費很長時間。以雨花臺分局為例,分局一天實際需要使用執法記錄儀的案(事)件300起左右,每天民警需耗費在導入視頻文件的時間約50小時,一年耗時約2萬小時。導入視頻給民警帶來很大的時間占用問題,有時還會出現導錯的情況,極大影響了處理案件的效率。
而在新的移動警務終端“一鍵采集”的操作中,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和市公安局智能指揮調度平臺對接后,該指揮調度平臺可直接將警情發送至處警民警的智能執法記錄儀上。民警到達現場后,在智能執法記錄儀上直接點擊“執法記錄”按鈕,即可將現場執法視頻實時回傳到警用綜合平臺。這個傳輸過程一次完成,不需要二次查找、導入、對接。這一功能極大方便了接處警工作,大量減輕民警負擔,大大釋放了警力,讓民警將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案件本身。
功能融合升級
提升警務裝備便攜性與實用性
一線民警在執法過程中,按規范執法要求必須在腰間、肩膀掛滿各類必備裝備。這些裝備各有用途,卻又功能單一,導致民警每次執法時均要攜帶大量裝備,給民警增加了身體負擔。
智能執法記錄儀是一款便攜性、實用性、操作性強的多功能單警裝備。在移動警務終端內專門設置各個功能模塊,使得執法記錄儀、警務通、盤查通、對講機、快采APP等多項功能有效融合,大大提升了警務裝備便攜性與實用性。
基于無線傳輸系統,在警方處置重大案件的現場時,每一個智能執法記錄儀都是一個移動視頻監控單兵的終端。特別是對于一些移動圖像車無法進入又無固定監控的現場,智能執法記錄儀的無死角、全方位功能,有效解決了現場監控“盲區”問題。
指揮中心及執行任務的民警可實時觀看前方現場情況,根據需要隨時發出各種指令,合理調度警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扁平化指揮。
全方位監督升級
實時監督民警執法過程
智能執法記錄儀不僅是民警的“護身符”,也是極個別害群之馬的“緊箍咒”。為確保智能執法記錄儀使用效果不打折,執法監督需要更加細致、到位。
由于現有執法記錄儀是事后導入,且全過程均為人工操作,這就導致執法監督部門無法實時抽查民警現場執法情況,不能及時予以糾正;個別民警在使用執法記錄儀過程中還存在不規范的情況,若出現執法音視頻資料丟失情況,會給警方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甚至損害警方形象。
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可做到實時監督執法過程。根據權限設置,公安機關紀檢、法制部門可以通過后臺實時對重大敏感警情、安保現場工作等情況進行實時后臺監督檢查。在公安機關的內部管理平臺上,可隨時調取一段已經或正在上傳的民警執法視頻,監督、檢查民警執法、執勤的行為是否規范。
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的投入使用,為民警執法取證、保存證據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也為執法監督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
警務科技創新升級
實現民警主動采、信息自動傳、民警少跑腿的良性循環
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的應用,以智慧、實用的性能極大提高民警工作效率和公安機關服務實戰水平。
據介紹,新型智能執法記錄儀一方面大幅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讓使用過程從復雜、耗時費力變為簡單、輕松,其中的多個模塊也讓一線民警由被動采集變為想采、愿采,民警操作更加簡單,信息的實戰性、真實性隨之提高。大量真實、有效的數據源源不斷進入數據庫,成為公安機關信息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據。
另一方面,警務科技創新實實在在地為民警減負。在新的移動警務終端“一鍵采集”的操作中,社區民警只需 30秒即可完成全流程工作,效率相當于手寫的10倍以上。使用新系統采集完成的數據,可實時更新、傳輸至警用綜合平臺,減少了民警的重復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