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如何能在社區里發生電梯困人、高空救人等緊急情況時最快速就地解決?
4月26日下午15時許,在上海徐匯區的徐匯苑里,十幾名身穿統一“戰斗服”的“消防員”開始了為時2小時的訓練。
他們都是該小區內的義務消防員。這支隊伍一共24人,分為4組,是從小區物業近160名保安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義務消防員與專業消防隊伍對接,通過專業訓練具備相應的技能,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以第一時間處置。據了解,徐匯苑里打造的社區微型消防站,可以應對上海市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的15種緊急情況。
保安兼職消防員向正規消防戰士“看齊”
記者在徐匯苑小區里看到,和上海許多現代化社區一樣,這里的硬件設備十分齊全:一輛紅色微型消防車、隔熱服、黃沙箱、消防水帶、防毒面具、手推式干粉滅火器等,基本的消防專業設備均已配備。
“除了消防設備,關鍵是要有熟練使用的人。”據徐匯苑的物業管理方上海航新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一微型消防站與徐匯消防支隊對接,徐匯消防支隊每月派駐專業人員為這些義務消防員進行統一培訓。微型消防站的“消防員”都是小區保安,平時穿著保安制服巡邏服務,一旦突發火情等緊急情況,他們將第一時間穿上專業設備進行初期滅火救援。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這些義務消防員的演練。隨著警報聲響起,消防控制室通過小區監控,迅速鎖定了起火地點。十余名義務消防員立刻穿上隔熱服,帶上正壓式空呼機、防毒面具、破拆工具等裝備,乘社區消防車趕往現場。在值班隊長的指揮下,隊員們分工合作,僅用幾分鐘就完成了火情控制、破拆、搶救傷者等任務。
據了解,這些義務消防員在社區里每天進行2小時的訓練,除體能外還要進行消防設備實戰操作等各方面訓練。據現場徐匯消防支隊專業人員介紹,這些義務消防員的抽拉水袋、使用水槍、攀爬樓梯等動作“幾乎已能和正規的消防戰士看齊”。
制定15類社區版緊急情況應急預案
“住宅區家用電器多,容易發生一些小火災。如果能及時控制,可以避免很多損失。”徐匯苑物業負責人介紹道,2012年起,保安部內便設立了專門的義務消防隊,今年正式更名為徐匯苑微型消防站。目前共有24名隊員,分四班24小時不間斷值班。
成立以來,這支義務消防隊多次成功處理了小區內發生的微型火災。“像這樣的社區義務消防隊,能發揮的作用其實很大。””徐匯公安消防支隊防火處法制科科長樊陳凱介紹:“最重要的是節省了時間。他們2到3分鐘就可以趕到現場開展初步工作。如果火勢較大,也可以疏散群眾,為消防隊提供較清晰的現場情況。”
事實上,除了消防安全之外,徐匯消防部門也在徐匯苑試點針對居民區情況制定15類緊急突發狀況的應急預案,其中包括電梯困人,臺風等自然災害,打架斗毆事件以及高空救人、高空墜物等。
據了解,這15類緊急情況中,約2/3的事件都曾在小區內發生過,通過義務消防員、物業以及政相關政府部門配合聯動,基本都得到妥善處置。近期小區一住戶出門倒垃圾忘帶鑰匙,而屋內只有她1歲半的兒子。情急之中,她撥打電話求助物業,物業公司馬上啟動應急預案,確定高空爬窗的營救方案。十多分鐘后,義務消防隊下屬登高作業組人員順利從十樓窗口進入家中打開房門,寶寶安然無恙。
火災現場還用手機百度器材用法?
“我們發現,很多人其實都學過怎么使用消防設備,但真遇到火情,一著急就給忘了。”樊陳凱說:“火情十萬火急,可沒有時間給你掏出手機百度一下。這時候消防標識就派上用場了。”
今年3月底,徐匯區開展了消防安全“標識行動”,選取上海市衛生學校和徐匯苑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按照要求,室內消火栓箱、防火門、防火卷簾等消防設施器材,以及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配電間等消防重點部位,都應在顯著位置張貼消防安全標識。
“和現有的‘安全出口’等指示性的標識不同,這些消防安全標識具有很強的功能性。”據介紹,根據張貼位置不同,這些標識上分別寫明了消防設施器材的簡要使用方法、應保持狀態和和消防重點部位的管理要點、嚴禁事項等。
記者從徐匯消防支隊了解到,為確保“標識行動”長期有效,支隊制定了后續管理機制,提請區政府將張貼消防安全標識情況納入各部門各項工作的檢查范圍,如將建設工程張貼消防安全標識情況納入建設工程消防行政許可的提示范疇,并在竣工消防驗收和開業前檢查階段進行抽查。
消防器材旁都有明確的圖文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