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鼎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創辦以來,一直以“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為企業使命,公司匯聚一批優秀的技術團隊,跑在一線為公安實戰服務,多年致力于多源地理大數據、無人作戰空地一體集群指揮、AR虛擬增強現實、無人機定位共享監管平臺、海陸空無人偵察裝備等技術領域的研究。所有研究成果注重與實戰業務保持緊密關聯,服務實戰的同時接受實戰檢驗。
上圖為本網記者與鼎飛航空總經理汪建偉先生合影
廣州鼎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創辦以來,一直以“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為企業使命,公司匯聚一批優秀的技術團隊,跑在一線為公安實戰服務,多年致力于多源地理大數據、無人作戰空地一體集群指揮、AR虛擬增強現實、無人機定位共享監管平臺、海陸空無人偵察裝備等 。
所有研究成果注重與實戰業務保持緊密關聯,服務實戰的同時接受實戰檢驗。參與大小案事件400多起,重特大案件40多起,其中包括:
2015年3月5日廣州火車站砍人事件,公司自主研發的視頻偵查分析研判平臺直接參與案件偵查工作,協助專案組分析視頻達上百T;
2017年4月,在武漢馬拉松安保中正式投入實戰使用的無人機監管指揮平臺和警用四旋翼無人機,為“漢馬”安保提供直接的飛行管控、空地一體化指揮的技術支撐和服務:
同在4月份,在重慶渝北涉恐爆炸案件中利用無人機完成現場街道的三維建模和實景地圖拼接,為偵查人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成功協助案件偵破。
5月13日,無人機監測與反制設備,受邀參與重慶機場黑飛事件的偵查工作,至今仍在提供技術支持.
警用無人機行業應用的前景
隨著無人機基礎技術的全面成熟,無人機系統向模塊化、智能化、系列化、實用化發展,民用需求完全被拉開。作為一種武器裝備,無人機在近年的國際戰事中屢建奇功,已經被它列入現代“非接觸性戰爭”的標配。隨著技術的成熟,無人機的種種獨占優勢也被社會其他領域所關注,正如許多最初為軍用而設計的裝備都找到了民用價值一樣,經過簡單改裝的軍用無人機已經用于民用領域,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無人機在民用領域同樣擁有明顯的市場價值。
民用無人機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拓展民用無人機的應用范圍,在電力、通信、氣象、農林、海洋、勘探、攝影、防災減災等領域應用無人機的技術效果和經濟效益都非常看好。此外,無人機在緝毒緝私、邊境巡邏、治安反恐等方面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警用無人機的發展在應用需求的帶動下,從平臺系統到任務載荷,從信息獲取到信息處理傳輸,從自由飛行到適航管理,步步深入、層層配套,正在形成工業化的全產業鏈、價值鏈,更快更好的推動民用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由于警用無人機開發和應用時間短,加上公安行業的特殊性,多數生產廠家對公安警用業務流程和無人機在公安實戰應用方面的認知不足,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加上目前警用無人機行業技術標準缺失,造成警用無人機在技術指標、功能用途、作戰適應性等方面,沒有可參照的依據和執行標準,這些都給無人機在警務工作中的深度應用和使用無人機的管理帶來了局限性。
目前,警用無人機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 消費級無人機及“貼牌”無人機的警用化
目前,市場上很多打著警用無人機牌子的無人機,很多都是原來航模玩具公司轉型而來,機體元器件性能低、穩定性差、有效載荷小,且沒有完善的質量保障和專業的飛控系統,飛行距離近,噪聲大,無法勝任警務工作。還有一類“貼牌”的警用無人機,這類產品大多原為電力、測繪或航拍無人機,臨時貼上“警徽”標簽作為警用無人機推向市場,雖然在產品質量上有一定的保障,但功能單一,基本上只能完成航拍工作,圖像傳輸距離和續航時間距離公安警用實戰要求還非常遠。
(2)普通無人機的警務應用集成度低,與公安警用業務接合度差,利用率不高。
警用無人機高度集成的平臺系統,是公安業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從無人機平臺、任務載荷需要與實戰中的處警方案制訂、無人機和任務載荷控制、偵查思路、警力指揮與調度、應急預案準備與執行流程及相關系統相銜接和配合,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前聯后通的通信指揮控制系統。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無人機解決方案整合能力低,業務接合度差,利用率不高,無法發揮出警用無人機應用價值和優勢,造成資源閑置或浪費。
警用無人機的定義是“可靠的無人機平臺”與“多樣定制化的作戰模塊”相結合的平臺系統,能夠快速參與公安實戰。目前,市場上大多數警用無人機在實戰服務中僅用于單機巡航、現場環境數據采集,無法實現與其他相關業務系統在統一的應用環境中對接和整合,與后端視頻分析銜接性差,無法打通采集、分析和研判的應用“瓶頸”,普通無人機的警務應用集成度低,在實戰服務中難以發揮“查得準、盯得住、傳得快”的優勢,難以真正實現快捷高效地完成應急救援、陸地搜救、應急追蹤、現場取證等任務。
(3)警用無人機專業人才匱乏,普通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
作為一個實操技能和高新技術緊密結合的無人機培訓體系,我國相關的配套教育跟不上無人機發展的步伐,導致了行業人才的緊缺。隨著我國開放低空空域的相關政策的公布,各界對無人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催生了無人機培訓市場的蓬勃發展,但全日制無人機專業在高教仍是空白,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師資力量極為薄弱。民辦的培訓機構在近幾年由于起步較晚、課程單一和水平參差不齊,在教學模式、理念、資源建設等探索方面也不夠深入。警用無人機因其自身的系統復雜性和任務設備多樣性,普通培訓機構培養的飛手,難以滿足實戰應用的需求,警用無人機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日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