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合稱“一帶一路”。近幾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一體化通信基礎設施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由于受到國家主權、政治立場、電信政策等復雜因素的制約,無論光纜還是地空高頻無線通信,基于陸地的通信手段很難充分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不可能覆蓋廣闊的海洋和其上的航船。海洋通信依賴衛星、短波、超短波無線通信手段,但短波、超短波電臺是傳統的窄帶、非穩定無線通信傳輸手段,對多媒體數據無能為力,難以融合互聯網、物聯網、船聯網以及無線局域網。
衛星通信以其傳輸距離遠、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可以有效彌補地基網絡的局限,為島嶼、山區、不發達地區、船舶、海上作業平臺、民航飛機提供連續的通信覆蓋,以及傳輸穩定、無需切割的鏈路,優勢明顯。在海上,衛星通信更是海洋信息化、智慧海洋不可替代的基礎傳輸設施。寬帶衛星通信、衛星物聯網將是海洋信息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國產Ka頻段高通量衛星投入使用,Ka頻段服務格局的逐步形成,衛星使用資費將顯著降低,將與地面通信一樣支持豐富的高清音視頻等多媒體業務。
首顆國產Ka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國內衛星通信產業發展并不令人滿意。衛星網絡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空間段資源匱乏且利用效率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這一切導致終端產業體量發展乏力,衛星通信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契合度不夠。不過,問題就是機會,一些跨界企業用創新思路另辟蹊徑,努力在衛星通信市場上有一番作為。
緊盯目標 務實作為
實際上,國內衛星通信行業的發展不足,并非因為沒有市場、沒有用戶。相對于國際衛星通信市場的發展數據,中國市場的潛在用戶規模與實際市場規模之間有著巨大的落差。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衛星通信行業對用戶需求的發掘不夠,未能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以及廣受用戶歡迎的商業模式。因此,需要用“他山之石”來打破衛星通信行業原有的框架,打開新的市場。電子信息行業作為衛星通信業的近親,有不少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成功經驗與商業模式,這對于衛星通信行業發展是值得借鑒的。
例如,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訊方舟集團)就打算用自己的成功經驗,在衛星通信市場上演繹出新的模式。
華訊方舟集團成立于2007年,從創建企業之初,集團就確立了做“全球領先的移動寬帶網絡綜合服務商”,“讓寬帶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宏偉目標,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外通信市場里矢志不移。2010年,華訊方舟集團憑借高品質的微波產品,打開了美國衛星市場大門,并具有相當可觀的市場占有率。
當年,汶川地震對衛星通信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華訊方舟集團決策層思考:企業如何發展?是固守優勢還是轉型升級?集團董事長吳光勝先生堅定地指出:“除了政府部門、特殊行業,目前大型國有企業的海外分公司、海外基地等都對衛星通信系統有迫切需求,衛星通信領域民營企業將迎來重大機遇。”至此,華訊方舟集團確立了衛星通信作為主要產業,開啟了主業轉型發展之路。
2017年5月27日,吳光勝董事長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理想信念報告會”上做主題報告。
俗話說“繡花要得手綿巧,打鐵還須自身硬”。值得一提的是華訊方舟集團的衛星研發團隊,團隊成員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達到60%,平均年齡不到34歲;部門經理以上骨干大多數有在華為、中興、西門子、諾基亞等大型國際化企業履職經歷。衛星團隊業務涵蓋了衛星通信全產業鏈,包括衛星通信關鍵產品、系統和網絡的設計、開發、測試和運營管理服務。正是憑借這么一支充滿朝氣活力與創新能力的隊伍,奠定了華訊方舟集團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2016年全球衛星行業營收情況(來自SIA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美國市場衛星產業營收占全球43%
通過在產業上不斷實施整合及產品研制開發,華訊方舟集團在新的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2016年排名全國信息產業百強第87位,深圳市工業百強第21位,2017年全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第258位。此外,在2016年全球衛星大會上,華訊方舟集團憑借在Ku、Ka及Q頻段衛星通訊地面網絡和兼容系統產品世界量產第一的成績,成功入選“全球衛星競爭力TOP10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獲得該項殊榮的民營企業。
時至今日,華訊方舟集團已經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系列衛星通信產品,產品得到應用市場及客戶的廣泛青睞與認可。
自主創新 完善產品
華訊方舟集團作為國家級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非常重視技術創新,以時代潮流的引領者為己任,力求不斷突破;在當前市場高通量衛星通信轉型發展的時期,華訊方舟集團憑借良好的市場敏銳性,將產品研制由Ku頻段向Ka頻段延伸。目前,集團正在開發新一代衛星通信主站系統、衛星調制解調器、平板動中通天線、衛星一體化便攜站、三軸動中通天線等。
“產品以市場用戶需求為導向”是華訊方舟集團開發產品的指南。為深入了解用戶需求,華訊方舟集團從高層到市場銷售人員,在國內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從中部到邊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訪了各類行業客戶,為產品的拓展及解決方案的完善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素材。
“以工匠精神做產品”,是華訊方舟集團每名員工銘記的工作標準。目前,集團建立了嚴格的產品開發和測試流程,配置了功能完善的衛星產品測試平臺,工程實驗室,以及用戶產品體驗系統;注重每一個指標、細節,每一個產品都有嚴謹的風險評估及相應對策辦法,從而贏得了優秀的用戶體驗和滿意度。
智慧海洋系統總體架構
智慧海洋等衛星解決方案滿足了市場需求,得到了用戶的好評。華訊方舟集團的解決方案將衛星、集群專網、公網等結合,建立起一體化、無縫覆蓋的通信解決方案,有效發揮衛星通信的長處,為平安應急、石油礦井、海洋船舶、海上作業平臺應用等提出了富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謀產業發展 擔社會責任
華訊方舟集團倡導“引領、擔當、突破”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心系產業發展、致力于社會協調發展的企業。2014年10月,在深圳寶安區政府扶持下,集團啟動了總投資近100億,建設占地200余畝的“中國天谷”衛星寬帶產業園項目,旨在打造在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衛星產業生態園。
2017年1月,華訊方舟集團利用成立十周年之際,與深圳市提升企業競爭力戰略咨詢委員會共同主辦了“衛星通信產業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深刻討論了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模式和對策,贏得了業界高度贊譽。
2017年5月,新疆塔什庫爾干發生地震,正在新疆喀什地區進行產品和解決方案交流的集團衛星通信團隊聞訊后,立刻驅車數百公里馳援災區,利用衛星通信車保障搶險隊伍的通信,體現了衛星通信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受到當地政府高度稱贊。
“道不行不知其遠”,市場是檢驗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的唯一標準。我們期待著華訊方舟集團緊緊跟隨國家的Ka衛星戰略部署,攜手業界應用單位及合作伙伴,推出更多優質的衛星通信產品和服務,為構建“一帶一路”高通量衛星生態圈夯實基礎,為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與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