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包頭市檢察院啟用包頭檢察公益訴訟指揮調度平臺,對黃河沿岸九原區至東河區段排污口進行了實地勘察和調查取證,并查看了昆區卜爾汗圖鎮大青山南部山區補植復綠修復情況。




包頭檢察公益訴訟指揮調度平臺是包頭市檢察院堅持“科技助檢”,向科學技術要檢察力量,解決公益訴訟取證難成本高,信息不準確等難題而打造的。該平臺依托包頭市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引進無人機設備,實現公益訴訟領導小組坐鎮指揮中心,案件承辦人運用公益訴訟指揮調度平臺實地勘測,無人機高空取證,三者“無縫對接”,三維實景圖像和地理位置數據實時傳輸,為固定和完善公益訴訟相關證據,進一步提升公益訴訟辦案質量和效果提供了極大便利。

今年以來,包頭市檢察院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辦案力度,提高辦案質效,增強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以開展“保護大青山、保護黃河”專項行動、“保護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活動、“環保督察回頭看”專項行動、“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全面深入推進公益訴訟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檢察機關發現案件線索491件,立案審查425件,其中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392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42件,國有財產保護領域5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93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6件。積極推進“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常態化,以促進行政機關履職糾錯、維護公益為目標,不以單純提起訴訟為導向,更加注重辦案效果,積極營造積極構建共贏雙贏多贏的良性關系。
昆區檢察院、九原區檢察院、固陽縣檢察院、石拐區檢察院、達茂旗檢察院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公益訴訟補償林基地”,實現“補植復綠”,目前治理面積合計已達3340余畝。針對巴音杭蓋自然保護區非法采礦,大青山自然保護區內多家企業違法經營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包頭市檢察機關通過向環保、國土、林業等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與行政機關開展聯合執法,督促行政機關協調違法采礦企業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治理,關停企業違法生產經營活動。針對向黃河河道非法排放生活污水、違法占用河道阻礙行洪、非法侵占黃河岸線水域空間、破壞黃河沿線護岸林、濕地等違法行為,全市檢察機關立案34件,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34件,擬提起訴訟1件。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張院忠對包頭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作出批示和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