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消防總隊總隊長亓延軍做客人民網演播室,以“新征程新形象——奮進中的中國消防”為主題接受人民網視頻專訪。
亓延軍:構建“一核一主一副,骨架軸帶支撐、全域分區防控”的消防安全空間格局
在介紹首都消防救援隊伍關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方面的的工作思路和舉措時,亓延軍表示,為主動適應“大應急、全災種、綜合性”應急救援需要,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首都消防救援隊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目標,深化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城市消防安全體系,夯實公共消防設施,提高抵御火災和應急救援能力,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亓延軍介紹,市政府今年8月批準發布了《北京城市消防規劃(2016年—2035年)》,繪制了全市消防工作藍圖,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北京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總體目標,即建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智慧化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北京城市火災風險較低,火災形勢穩定,成為世界級安全城市的典范。
亓延軍介紹:
一是要構建“一核一主一副,骨架軸帶支撐、全域分區防控”的消防安全空間格局
“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區;
“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區;
“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骨架軸帶”指的是以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為主要軸線,以全市主要防火隔離帶為分隔,構建支撐城市安全格局的核心骨架;
“全域分區”指的是規劃全域覆蓋、集中建設區為主的消防安全空間格局。
二是要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
緊抓非首都功能疏解,對城市消防安全布局進行優化,提出“減”非首都功能、“增”安全保障的具體措施,對各類火災危險性和危害性較大的場所或設施用地進行嚴格管制,減少火災風險源,消除火災隱患,降低火災風險, 增加滅火救援空間,提高建筑耐火等級,夯實公共消防設施。
三是要強化公共消防設施配置
規劃新增212座消防站,到2035年全市消防站總數達到357座,特別是對特勤消防站、小型消防站、水上消防站、軌道交通消防站建設進行了安排;
在現狀市級消防訓練基地、戰勤保障基地基礎上,再規劃新增一座市級消防訓練基地和一座市級戰勤保障基地;
建立符合北京城市定位的消防裝備配備標準,高于國家標準配備消防裝備,特別是加強特種消防裝備的配備,以滿足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大跨度建筑、軌道交通、老城區等火災救援的需要;
通過建設市政供水、取水設施、備用水源等方式滿足在滅火、搶險救災中消防供水需求,每年改造和增補市政消火栓2000個左右,全面提升消防供水能力;
建設升級市級、城市副中心及各區通信指揮中心,建設信息化、智能化、扁平化調度智慧系統;
通過提升道路網密度、打通道路瓶頸和微循環系統等渠道,建立多層次、立體化消防車通道。
四是要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針對改革轉制后消防隊伍承擔的“大應急”、“大救援”任務,要切實完善綜合應急救援機制,著力發展綜合應急救援力量,全面建設應急疏散救援通道,同時,還要推進避難場所、直升機救援停機坪建設等工作。
五是要完善消防安全治理體系
在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完善法規標準體系、規范消防網格化管理、推進火災風險評估預警、持續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消防安全治理、構建“智慧消防”管理體系、提升市民消防安全素質等方面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形成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消防安全服務保障體系。
六是要推進京津冀消防工作協同發展
加強區域公共消防設施協同規劃與建設,加強京津冀交界地區消防安全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建立京津冀城市群一體化滅火救援調度平臺等,與河北省一起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消防安保,形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區域防災協作圈。
亓延軍:加快推進首都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 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當前,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正在著力打造綜合性的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首都消防救援隊伍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亓延軍表示,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首都消防救援隊伍承擔著維護首都公共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職責,按照總書記“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指示要求,我們主動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職能定位,瞄準北京超大型城市應急救援實戰需要,以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為著力點,按照“一專多能、多能一體”的要求,前瞻謀劃指揮協調、執勤訓練、應急聯動、戰勤保障、專業力量、人才隊伍等體系建設“北京方案”,以國際視野、卓越標準,加快推進救援理念、救援職能、救援方式、救援力量、救援裝備、救援機制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盡快實現從處置“單一災種”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實戰練兵。
始終堅持戰斗力標準,把議戰議訓作為“主課主業”,大興思戰研戰、謀戰練戰之風,立足北京、站位全國、放眼世界,聚焦“高地大化”“老幼古標”等重點單位、敏感場所和各類災害事故,攻關破解應急救援重大課題,加強“綜合性”救援技戰術研究,通過全員普訓、崗位培訓、基地輪訓、尖兵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常態化全員練兵和比武競賽,突出抓好體能技能、戰術戰法訓練,持續強化特種裝備操作應用訓練,苦練各類災害事故救援本領,全面提升首都消防救援隊伍攻堅打贏能力。
二是加快轉型升級。
按照“1+N”的建隊模式和“屬地主建、特勤主戰”的建設思路,加快推進高層、地下、大跨度空間、石油化工滅火救援專業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專多能、專常兼備”的力量體系;同時,著眼急難險重任務需要,我們正從全總隊遴選業務骨干,按照“人員實裝實訓、裝備實測實練、戰法實操實演”的教學理念,聘請國內外救援專家、專業體能教練開展全封閉、魔鬼式教學培訓,著力鍛造一支具有跨國、跨區域救援能力的攻堅拳頭力量,確保隨時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三是創新工作模式。
結合北京早晚高峰交通擁堵的實際情況,針對全市重點部位、敏感地區及火災多發區域,每天部署戰斗車組開展動態執勤,提升初期控火能力;一旦有警情以后能夠及時快速到達現場,每天部署,每天有119部消防車,692名官兵,在我剛才說的重點區域和場所實行動態的巡邏,時間從上午7點到9點,下午是5點到8點,戰士們也都是非常辛苦的,一天都是五個小時在外面,但是也是為了一旦有了警情以后能夠及時趕到現場,第一時間處置。這項制度實行了兩年多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在部署動態執勤前提下,同時,我們推動各級政府加快小型消防站建設和政府專職消防員招錄,優化消防站點布局,彌補消防力量空白點,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執勤備防的小型站達到52座,正在施工建設的有49座,2019年全市還將計劃建設小型站56座,這些消防站建成以后,起碼在主城區,消防的救援力量到達時間能夠大大縮短,以西城區為例,西城區50多平方公里轄區面積,現在有消防站已經達到了25座,其中原來有7座是正規的消防隊站,規模稍微大一點,區委區政府非常的重視,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18座小型消防站建設,這樣達到了銷區兩平方公里以內一個消防站,一般災害5分鐘之內就能到達,大大縮短了到達時間,為防止出現大的災害事故,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也為我們探索一條新路。它的轄區面積建設,這個區域與世界上先進國家建設是同步的,為我們能夠及時處置火災事故和災害事故及時到達處置,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優化戰勤保障。
目前,北京消防總隊每天實際備防消防車輛已達到1062輛,各類裝備器材42萬6千余件(套),各類滅火藥劑525噸(泡沫451噸、干粉74噸)。其中,101米登高平臺車、48米折疊臂高噴車、ABC核生化偵檢車、高層投彈式干粉車、路軌兩用消防車等車輛均為國內最先進的裝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實戰需求為牽引,合理配置常規車輛和器材,推進裝備統型工作,加大消防專用直升機、遠程供水系統、多功能消防機器人等“高精尖”車輛裝備的配備力度,推動裝備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努力提高裝備作戰效能,增強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
北京消防總隊總隊長亓延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
亓延軍:截至目前北京市接報火警量較去年同比下降22.6%
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亓延軍表示,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必須防消結合,防患于未然。把“防”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充分,就會降低火災風險,減少災害事故發生。
亓延軍介紹,今年以來,北京消防總隊緊緊抓住貫徹落實國務院《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以及《北京市消防條例》執法檢查等有利契機,全面推動全社會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堅持“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屬地主責、消防主戰”,依托“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安全隱患綜合治理三年計劃等專項行動,先后在全市部署開展了文博古建、電動自行車、消防車通道、施工現場、電氣火災、村民自建出租房、非法“一日游”、“三合一”場所等10余項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近一年來,全市消防部門共檢查單位288322家,發現消防安全隱患或違法行為422707處,臨時查封10148家,責令“三停”2864家,罰款12622.4萬元,拘留3500人,始終保持火災隱患排查執法高壓態勢,有力維護了全市火災形勢穩定,截至目前全市接報火警量與去年同比下降了22.6%,可以說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亓延軍表示,當前,首都北京正立足“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完善城市發展格局,全力破解“大城市病”等城市發展難題,而災害事故總是伴隨城市的發展而發生,前進中的首都與世界上其他國際化大都市一樣,都面臨著共同的火災防控的課題。
下一步,首都消防救援隊伍將在應急管理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推進“消防安全隱患綜合治理三年行動”,緊盯“高地大化、老幼古標”等重點和敏感場所,以及賓館飯店、文物古建、公共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消防隱患排查整治,緊盯村民自建房出租房、工業大院、“三合一”、電動自行車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嚴查嚴治火災隱患,嚴管嚴控火災風險,堅決確保首都火災形勢持續平穩。同時,還將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消防教育培訓“服務外包”、消防安全社區創建、消防宣傳“七進”等一系列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讓全社會共同關注消防、參與消防,推動形成消防安全責任人人共擔、消防安全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亓延軍:北京消防總隊已出臺30項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
當前,北京市正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亓延軍介紹,首都消防救援隊伍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要求,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社會發展現實需求,以“兩個服務”要求為導向,累計出臺改革措施30項,從精簡申報材料、優化審批事項、提供技術服務等方面,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著力解決機制性、保障性的瓶頸問題,研究制定配套的服務保障措施,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消防服務。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在簡政放權方面
調整優化審批監管權限,將原消防總隊機關負責的行政審批和監督檢查權限全部下放到屬地消防支隊,方便群眾就近辦理;精簡部分申報材料,在受理消防驗收和開業前檢查事項時,減少建設單位、施工、工程監理、檢測單位的合法身份證明文件、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構件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證明文件等10多項申報材料。
【二】在放管結合方面
創新消防安全現場檢查模式,按照“服務發展、保障安全”的原則,對于便民利民、提升產業品質的項目,不再對建筑規劃用途進行審查,僅針對改造后的場所是否符合相應的消防安全技術標準開展檢查,檢查合格即準予使用;
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聯合市規土委、民防局加強對“多審合一” 事中事后監管,每季度組織開展施工圖審查質量并通報問題,定期抽查設計單位圖紙設計質量;
深化規范標準引領,研究出臺《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評定規程》、《文物建筑防火設計規范》、《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防火設計標準》、《鄉村民宿建筑消防安全基本要求》、《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建筑消防安全導則》等規范標準,以規范標準強化管理。
【三】在優化服務方面
推進消防受理窗口進駐區政府綜合服務大廳,實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組建專業技術服務隊,對全市重點工程項目提供消防技術咨詢和上門服務,年均服務工程800余個。
對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冬奧會、世園會等重點建設項目,我們都成立工作專辦,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另外,將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現在壓縮至7個工作日;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時限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對300平米以下的場所不再實施開業前的檢查。
在受理窗口為群眾提供業務咨詢、結果查詢、文書打印等服務事項;將官網服務事項與“掌上119”手機APP聯通,方便群眾實時查詢辦理;推行合并受理、容缺受理、預約檢查等便民受理措施和行政審批法律文書免費“郵寄送達”等服務。
亓延軍表示,下一步,首都消防救援隊伍將著眼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大項目和重點任務,繼續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不斷創新豐富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精簡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優化審批流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升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水平,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對消防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