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訊】進入2019深圳安博會第二日,我們繼續探訪各家展位,一觀智能+浪潮下的智慧安防、智慧城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變革。
其實,在人工智能獨角獸們逐漸成為近幾年安博會主角之后,愈加多的傳統安防行業出身的龍頭企業、新晉勢力不愿再將自身定位為安防企業,而是“人工智能”企業。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如何定位、標簽如何,最重要的落腳點和終點仍舊是貼合行業需求、解決市場痛點、創造業務價值。只有真正與具體實戰場景結合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才能獨占鰲頭,笑看潮流更替,保有自身一席之地。
在一眾令人眼花繚亂的“智能”展臺中,我們發現,有一家專注智慧警務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興的展臺前人頭攢動,于是,我們在現場與高新興公共安全事業群公安產品線總經理王朝普面對面深入交流,了解專注警務行業的背后故事。
扎根警務行業一線多年 敏銳捕捉執法規范化機遇
面對人工智能成為趨勢和潮流的現狀,王朝普笑談道,其實如何貼標簽不重要,因為人工智能也好,其他技術也罷,都需要走入業務場景、一線作業需求中,只有貼合實戰需求的技術和產品才有前景。而高新興正是通過扎根警務行業多年的沉淀,才得以深入探查一線民警、公安局、派出所、市局、分局的個性化需求和真實痛點。這也是為什么對智慧警務業務的需求只有少數資深沉淀的企業才能提供相應服務的原因。
而談及此次2019深圳安博會推出的執法辦案管理平臺,王朝普解釋道,“執法規范化”的概念從近幾年開始愈加受到各個省市及地區的“一把手”重視,在高新興已經達成合作協議的20余個省份中,多數都是省公安廳“一把手”親自過問的項目,從頂層規劃和自上而下的推動中就可看到執法環節智能提升、規范提升的市場機遇。
而深入一線作業需求和痛點后也可從另一方面得到印證。公安行業業務類型龐雜,業務流程較長,跨部門、跨時空的審批流程屢見不鮮,但實際上,很少有能夠全局掌握所有環節辦事流程和業務需求的人士,大多數情況都是難見全貌,只知其一。這就直接導致一流程中存在某些環節前后脫節問題,重復勞動造成效率低下,人員浪費、事倍功半。
從高新興自身深入警務行業需求和一線民警工作實況的積累出發,可以看到“執法”是貫穿公安各個部門、各個業務的一把鑰匙,不論省廳、市局、分局、派出所、執法站的各個層級人員,都會時刻接觸執法環節。所以,如果真正將執法作業流程統一規范、標準可查,那么將會是對整體公安行業的智能化的重大助推,將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國家政策引導、各地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執法規范化雖然是后來者,但已經迎頭趕超。各級對其的投入逐年增加,不斷出現更多省份開始布局的良好現象,這都預示著市場機遇的無限潛力和前景。
因此,王朝普總結道,執法規范化將是未來愈加普及和不可或缺的業務需求,也是市場規模集中爆發之地,而高門檻的要求只允許真正擁有行業積淀的少數企業才能分得一杯羹,所以捕捉到這一機遇后,高新興就毫不遲疑地加緊推出“云+端”的智慧執法體系。
“云+端”加持 執法辦案無紙化、更規范
在展臺上,我們感到,智慧執法體系需要執法過程全貫通、執法業務全覆蓋、執法全要素數字化、執法全環節智能化、執法全場景規范化為。為此,高新興此次智慧執法體系以業務流為基礎、數據流為載體、服務流為輔助手段、監督流為執法監督標準,包含“智慧辦案”和“智慧監督”兩大平臺,將執法場所管理、執法視音頻管理等納入閉環監督管理體系,做到有警必復、有案必受、有錯必糾、有問必查。
以往業務中,民警審訊犯罪嫌疑人時工作量最大的環節就是做筆錄。筆錄完成后還需要犯罪嫌疑人簽字、按手印確認,這其中記錄的準確性、查詢便捷性都難以保證。而且還會有少數犯罪嫌疑人不識字、不能簽字的情況,這都無形中加重了一線民警作業負擔。
另外,刑訊審理中還會偶爾出現個別刑訊逼供情況,大大威脅法治公正,所以執法規范化之路是一條”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必須從各個環節滲入智能手段。
為此,以解決基層執法辦案問題為切入點,高新興推出了案管中心、辦案中心、物管中心和云平臺在內的執法辦案管理平臺。三大中心創新性引入人臉識別技術作為辦案區登記、人員身份背景核查、流程管控、涉案財物管控的技術手段,并使用先進的行為分析技術對辦案區內嫌疑人的危險行為和民警的不規范行為進行識別預警,減少執法漏洞。從犯罪嫌疑人進入身份查驗環節開始,有關身份信息、社會關系信息都可同步顯示,并傳遞到后續各部門中,后續環節中無需重復登記,提高工作效率和壓縮流程。另外,身份信息的全面掌控會讓審訊更易入手,從更多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
其中一個最為吸引我們的則是對犯罪嫌疑人微表情和臉部血管等細微生物指標的識別。在審訊中,通過超高清8K攝像頭捕捉到的臉部毛細血管圖像可以分析血流情況,從而判斷犯罪嫌疑人情緒是否激動,從此找到審訊的新方向和線索。另外,通過微表情的分析,還可以判斷是否說謊,大大提高審訊效率。
傳統視頻處理采用人工比對,投入大、效率低。借助“視頻云”技術,可以實現跨市范圍內一鍵調圖、圖案關聯、以圖搜圖,從海量視頻中迅速搜索到相關人像,幫助公安機關迅速破案。
可以看到,以執法辦案管理平臺為例的整套智慧執法體系是覆蓋執法辦案全流程、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數據孤島全打通的安全可靠平臺,從一起案件的接警、出警、執法、辦案、審訊到結案,均可智能化完成,而且不同層級人員嚴格規范授權,按照公安部安全等級要求打造安全體系。
目前,智慧執法體系已在全國20余省份落地應用,運營時間最長的已達10年左右。展望執法規范化的未來趨勢,王朝普談道,其實執法規范化不僅在公安行業有所助力,在海關、稅務、城管等城市管理各部門中都可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在新型智慧城市推進下,各個公共服務職能部門的規范作業將愈加普及,也必將需要更多智能手段的加持。
在廣度上,下一步將繼續擴展至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更多部門中,在深度上也希望可以對更多類型業務數據提供更多維度智能分析,撬動公安行業智能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