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金 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
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建議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增強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頂層設計物資保障體系。
王均金認為,從疫情防控過程來看,突出的問題之一表現為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存在明顯的嚴重滯后。就此,他針對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的改良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建議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制度化,統籌負責重大疫情的防控,建立穩定常態化的具有權威性的應對協調體制機制,以保障當重大疫情發生時,防止部門推諉、扯皮現象,能夠快速、果斷決策,以防延誤時機。
第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醫療物資貿易經營,建設立體、綜合、現代的全球采購和物流配送系統。
第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利用大數據構建重要物資的生產、儲備空間布局。他建議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快速反應的大數據信息直報系統,在疫情發生后,各地區的物資需求,能夠通過大數據中心的分析,科學分配各地物資供應的品類、數量。
張興凱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得益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說,應急管理工作具有急難險重、任務量大、點多面廣的特點,經常要進行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跨領域協調。這就要求我們充分運用好這一顯著優勢,構建一個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未來,我國應急管理應繼續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路,進一步厘清中央與地方的責任,注重夯實地方應急管理基礎,使資源下沉、力量下傾。
加強信息化建設是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強監管時效性的有力抓手。回顧應急管理部門在應對疫情時采用的線上審批、線上培訓、遠程執法等創新監管手段,張興凱認為,可以從制度層面把特殊時期的經驗做法加以固化,綜合提升應急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徐曉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我國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提出了嚴峻考驗。“回顧此次疫情防控,監測響應時效性欠佳,應急保障物資生產、配置渠道不暢,人員流動態勢掌握不全,個人衛生信息漏報、瞞報等現象,暴露出我國對于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數據的采集、分析、利用、決策等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在國家應急體系建設中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數據互聯互通,實施‘一盤棋’管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建議,通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為應急物資保障提供支撐。
在這次疫情應對中,制造業的應急產能是戰“疫”的有力保障,很多企業迅速搭建生產線,優先保障應急醫療物資供應。徐曉蘭認為,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保障應急態勢下資本、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快速響應國家應急管理需求,向有潛在熔斷風險的供應鏈“短鏈”聚集,從而實現在原料采購、訂單需求、生產加工、物流配送、銷售使用等各環節的數據動態采集和優化調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柳茹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
“如何通過適宜、有效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了解災難,知道如何積極有效應對災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今年的提案聚焦兒童的防災減災教育。柳茹介紹,目前我國的災難教育還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多傾向于防災救災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的引導相對欠缺;課程體系尚不完善,安全教育在很多時候流于形式。此外,教師群體對相關知識的儲備不足、專業素養欠缺。
為此,她建議,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開展災難教育,并將其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成長規律,從價值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等方面形成前后銜接的課程體系,并開發相關教材。
夏照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以往經驗來看,巨災的高效處置無不得益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夏照帆說,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必須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完善各級黨員干部和基層黨組織等構成的組織網絡,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應急管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對于應急學科建設,夏照帆建議,加強對國內外各類災難(包括事故)的調研,研究災難發生的規律、產生的影響,并以對災難等突發事件的調研結果為依據,開展相關學科建設。同時,把災難(事故)通識教育作為對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內容,在日常宣傳教育工作中加以普及。
許強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
“從單災種監測預警向多災種聯合監測預警發展既是現實需求,也是目前國際的發展趨勢。”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多災種統一預警條件已成熟,建議由應急管理部牽頭,督促各級地方政府配合推動,加快建立多災種聯合監測預警體系。
為此,他建議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統一規劃布局,并匯聚和整合相關力量,形成創新合力,開展多災種綜合防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應用。同時,將多災種聯合監測與預警納入我國“十四五”防災抗災救災規劃,設立相關專項項目,組織優勢力量,開展相關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應用。
許強認為,今后應重點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多源立體觀測體系,逐步實現從多災種自然災害風險源的自動識別和提前發現,到長期持續監測和掌握發展動態,及災害發生前的實時自動預警和信息發送,再到災害發生后的應急響應和處置等整個流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同時加強相關儀器設備研發和軟件系統研發。
此外,許強還提出,在建立多災種聯合監測預警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效發動群眾,將群防和技防有機結合,筑牢防災減災的人民防線。
焦紅 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建議,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藥品醫療器械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切實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將此次疫情防控中的有效做法和好的經驗以法律法規形式固化,構建體系完備、相互銜接、運行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應急管理法律體系。研究制定我國藥品醫療器械應急使用制度,并細化相應流程。進一步完善以早期介入、研審聯動、隨到隨審、科學審評為核心的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審批制度,實現保證藥品醫療器械安全有效和保障疫情防控緊迫需求的科學統籌兼顧。
為有效保障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藥品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和供應,焦紅委員建議,積極搭建科學權威、統一指揮、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國家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臺。完善平臺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重大事項決策機制、信息共享和發布機制、專家咨詢機制等,保障平臺在應急狀態下實體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