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武城縣檢察院今年以來牢固樹立“信息化+檢察”和大數據理念,以“全檢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全檢化”為目標,強力推進檢察信息化建設,為檢察工作和司法辦案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引擎。
司法辦案添飛翼
今年4月初,武城縣檢察院在辦理呂某受賄大案時,涉案人員呂某對一筆受賄款拒不承認,堅稱與行賄人素不相識。辦案人員通過手機數據恢復系統,及時掌握了呂某和行賄人往來交流信息,使案件順利突破。
該院堅持把信息化建設與檢察業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檢察”, 構建了以業務需求為導向,涵蓋統一業務系統、偵查信息化、遠程接訪、遠程訊問、律師預約、廉政風險防控等八大系統為一體的信息化檢務綜合平臺,實現了對檢察工作全面全程規范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
全力推進偵查信息化建設,建成偵查指揮中心、偵查信息查詢平臺,司法辦案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配備了手機定位、手機數據恢復、車輛跟蹤、執法記錄儀、望遠鏡、夜視儀等辦案設備,為偵查工作提供了強力支持。
堅持以信息化促推司法規范化建設,積極推行電子卷宗綜合管理和出庭示證系統,辦案人員充分利用在線閱讀、復制功能,便于制作檢察文書;運用電子卷宗出庭示證,歸檔管理,律師閱卷等辦案程序,節約了司法資源,提升了辦案效率;運用電子卷宗開展案件評查,可以實現網上遠程異地評查、同步評查,多人評一案、一人評多案,使案件質量評查常態化、系統化、全面化,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進一步規范了司法行為,提高了辦案質量。
“社區檢察”強監督
今年1月,群眾在武城檢察院“社區檢察”信息平臺反映,魯權屯鎮十屯村非法取土賣土,大量農田遭到破壞。魯權屯檢察室經調查發現,因該鎮國土所所長涉嫌玩忽職守,致使160余畝農田無法耕種,引起村民強烈不滿。檢察室遂將線索及時移交反瀆局立案查處。
該院立足檢察室工作實際,積極研發“社區檢察”監督平臺,全力打造“網上檢察室”。“社區檢察”監督平臺設置信息收集、問題處理、檢察監督三大模塊。群眾登錄平臺即可按照提示,反映公安、工商、司法等基層站所的執法司法不公問題,平臺自動按照問題所屬類型分流到相關基層站所進行處理,檢察室對問題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社區檢察”監督平臺的建立,破解了對基層執法司法監督的“老大難”問題,監督工作從“漫天撒網”變為有的放矢,檢察室只需從問題中查找問題背后的原因,從中發現并及時糾正違法之處,節省了司法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平臺運行以來,收到信息100余條,基層司法、行政部門處理90余條,派駐檢察室監督發現并移送自偵部門線索2件,與民行科聯合辦理行政執法監督案件5件、執行監督案件1件,辦理群眾訴求9件,有力地促進了基層治理法治化建設。
“未檢平臺”顯威力
今年年初,群眾在武城縣檢察院未成年人保護信息平臺上反映,有一名8歲兒童,5年前因車禍父母雙亡,一直未得到任何賠償,希望給予幫助。我院調查了解到,該案保險索賠訴訟時效僅剩一個月,孩子親屬因利益之爭,均不提供相關證據。我們立即對其開展支持起訴,及時中斷了訴訟時效,維護了孩子的合法權益。
該院積極創建“互聯網+未檢”工作平臺,形成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新常態。平臺設置教育保護、食品安全等十大模塊,全面涵蓋了未成年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等領域。依托平臺建立了一支3000余人,包括教師、家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愿者等社會各個層面的信息員隊伍,信息員發現侵害或有可能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時,可利用手機或電腦登錄平臺錄入信息,平臺自動按照問題所屬類型分流到相關主管部門進行處理。
平臺設有預警功能,各行政部門將處理結果及時反饋到平臺,7天內不處理的,平臺將預警提示;超過15天不處理的,檢察機關及時提醒并督促辦理,造成嚴重后果的,視情況發出檢察建議或追究相關部門、人員責任。
目前,平臺已收到有效信息530余條,行政部門處理問題500余件,該院從中發現線索,查辦了35起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