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志愿者們正在參與救援。
全球變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城市發展倒逼公共安全加碼,平安浙江建設需要更多更專業的社會力量。浙江首個以退伍軍人為骨干的民間緊急救援組織——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即是其中一支。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開展義烏及周邊兩小時內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公益救援服務活動,平時開展救援技能培訓,收集緊急救援信息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協助政府開展救援活動。”創始會長方為成介紹說,成立3年來,協會已組織3000余人次參與救援,參加了里東山體滑坡等140余次救援活動,成功拯救130多名求救者生命安全,被省領導稱為義烏勇士,義烏紅!
協會的成立源于一次志愿救援。“2013年余姚發大水,我們組織了志愿者參與救援。但由于缺少專業設備,發揮不了大的作用。”方為成說,這段經歷是國內很多民間救援組織面臨的難題,也讓自己確立了協會的發展思路:專業化。
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志愿者們參加集訓。
專業救援體現在對會員專業化管理上。入會要求高:人品素質評價不好,一律不準入會;日常管理嚴格:6個月考核期內3次以上無特殊情況不參加活動的會員將被清退,骨干成員必須帶頭參加各項活動;現場管理嚴格:會員入山參加救援等活動一律不準抽煙,發現一次,警告,第二次,清退。協會監事長金曉東說,緊急救援事關重大,不可不嚴。
據悉,協會326名正式會員中,退役軍人占17.5%。不管是在里東、蘇村搶救的泥石中,還是在浦江搜救3名走失兒童的山林里,這支由身經百戰的消防兵、善于野外生存的登山者、有著豐富大型機械操作經驗的“挖機達人”、身家千萬資產的商人、救死扶傷的醫生等組成的民間救援力量,顯示出了精湛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的公益精神。
協會的專業設備也相當齊全,已有500余萬元的專業救援裝備,整合民間個人救援裝備資源8000多萬元。這些大都來自義烏109家熱心公益的民間企業支持。
“現在,公共安全特別是城市安全問題愈發突出。我們應激發民間力量,提高全民應災、防災水平。”協會訓練部長吳志堅主職是義烏上溪小學副校長。在他看來,一支救援組織的專業性不僅體現在內部訓練的系統化、專業化,也體現在對公共安全防治的參與度上。他與同事一道,不僅給協會志愿者安排了周密的訓練計劃,還在市教育局、紅十字會等部門支持下,參與對全市中小學師生的救護培訓。2016年,義烏中小學教師持紅十字救護員證比例已達60%;上溪鎮所有應屆高中畢業生都拿到紅十字救護員證。
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志愿者們攜帶大型機械投入遂昌蘇村山體滑坡救援行動。
時時關注社會冷暖,主動應對社會問題。協會面對老齡化給城市發展帶來諸如老人走失等問題,于兩年前建立“義救援”微信公眾號,參與義烏市內走失人員特別是老人的尋找。兩年來,共幫助找回40余名走失人員。“去年臘月二十九,我們發布一位老人走失的信息,5分鐘后就有群眾提供了線索,使得我們在40分鐘內就找到了這位老人。”該項目負責人、協會秘書長包海剛介紹說,最近該系統正在升級,將通過積分兌換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參與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有眾多外籍人員,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考驗當地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也考驗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的專業深度。協會為此吸收了8名外籍志愿者。“他們中文好,救援技能也很出色,經常承擔翻譯、交流的職責。”方為成說。